我国低熟气成气理论研究取得进展
[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    更新时间:2008/9/2   ]
    我国研究人员对于低熟气成气的理论研究,日前取得进展。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徐永昌和中国石油吐哈分公司王志勇等撰写、发表在《中国科学D辑》2008年第一期的“低熟气及我国典型低熟气田”一文,对低熟气的概念及其判识进行了厘定和讨论,并阐述了吐哈盆地探明的近1000亿立方天然气储量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包括形成这些天然气有机质的埋深、在地质历史上所经历的温度、天然气的碳同位素和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特征等。
    研究表明,它们和我国目前发现的大中型气田形成条件不同而和低熟气的概念和形成条件一致,即在我国通过勘探实践和研究,找到了低熟气的大型气田。
    据介绍,天然气作为重要而清洁的优质能源,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探明更多的天然气资源,其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天然气是各种生命物质死后被埋藏地下,随着埋藏的加深,富存生命体的沉积层系达到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等条件时,由生命体的有机物质转化而来。
    经典的天然气地质学理论认为,要形成工业性有开采价值的天然气藏,这些有机质在地下埋藏要大于2500m,温度高于110~130摄氏度才有可能。随着油气勘探的进展,上世纪80年代末学者开始提出,有机质在埋藏不深、地温不高的情况下,由于低温的催化和缩聚等作用,可以形成工业性的天然气藏,即低熟气的理论。但当时一些概念厘定不够清晰,判识标准也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我国未证实有低熟气大中型气田的存在,因而这一理论意义的大小有待实践的检验。
    徐永昌等人对于低熟气成气理论的研究,是对经典天然气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开拓了浅层勘探天然气的新领域。而吐哈盆地1000亿立方储量的低熟气田的发现说明了这种资源的巨大潜力,同时也为进一步勘探开发这类气田提供可贵的科学信息,将有利于加快我国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上一篇文章: 长庆测井发挥技术优势识别油气层
 下一篇文章: 巴西拟研制核动力潜艇以保护近海油气资源
顶部】【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信息
  中石油最大炼化项目事… 
  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方案… 
  外交部回应核弹头数量… 
  神十本月中旬择机发射… 
  李克强应约同欧盟委员… 
  6000家机构承诺不接受… 
  广西将正式施行艾滋病… 
  北京人力社保局:建议…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如果您需要我请点我... QQ:630654366
返回首页联系我们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服务回到顶部
皖ICP备05013160号
网络实名:燃气表网 通用网址:燃气表网
服务电话:0551-3448670 传真:0551-3448670 手机:13966768269 E-mail:gmeter@126.com
(C)版权所有:燃气表网 网址:www.gmeter.cn  www.gmeter.com.cn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