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中国经济是否通货紧缩的问题,中国央行副行长苏宁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并没有遭遇通缩,但存在通缩的压力。他认为,国内CPI价格的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有效需求减少导致,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间接传导至国内。
而另外一位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也持有相同的观点。易纲说,受包括原油等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以及外需下降造成总需求下降影响,近期中国价格向下的压力是非常明显的,但中国目前与典型的通缩还有很大差别。
易纲指出,典型的通货紧缩需要具备“两个特征”和“一个伴随”。“两个特征”是物价持续下降,以及信贷和货币供应量下降,“一个伴随”是指伴随经济衰退,即GDP负增长。从对多个国家通缩的研究来看,历史数据基本都支持这一判断标准。但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物价在未来个别月份可能在翘尾因素影响下出现负增长,但信贷和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经济今年也有望实现8%的增速,因此后两个条件与典型的通缩还相差很远。
中国会否降息应对通缩
有专家指出,当CPI出现负增长时,央行可能会降低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来刺激消费。但对此,不同的看法则认为,虽然CPI的大幅下跌推高了实际利率,但从近期央行官员的表态来看,近期降息的可能性仍然非常小。
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央行近期强调防通缩,主要是为了防止物价进一步下行,防止物价负增长的幅度过大。易纲说,我们有充分的货币政策工具应对通缩。他指出,目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基本上是通畅的,信贷连续数月高增就是一个体现,预计2月份信贷仍然会高增。而随着金融市场建设的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发展,以及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的不断完善,货币传导机制将更加畅通。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