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表示,汉字简化对普及教育、发展文化极为有利,恢复繁体字对文化教育发展付出的代价太大,进一步实现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才是当务之急。
她同时也认为,汉字简化过程中确实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有的字已经过简了。譬如‘干’的同音替代,‘干犯’、‘干净’、‘干部’、‘树干’用字合并,全由‘干’一个字来承担,是不方便;有些‘符号替代’也不是设计得很优化,像‘邓’从‘又’,‘灯’从‘丁’,‘澄’仍从‘登’,原来一个声符,分成了三个声符,问题反而复杂了……这些都还需要改进。”
王宁称,海峡两岸简化字与繁体字并存并不会影响交流。“不要说用惯繁体字的人认简化字没有困难,就是用惯简化字的中等文化程度的人,看港台剧繁体字幕、读港台歌曲繁体字歌词,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在专业领域,繁体字的认和写更不会有问题,文言文印刷、书法都允许用繁体字,繁体字实际上也会随着典籍的普及而普及。何况,两岸的简繁差异,完全可以通过国际编码、计算机简繁字自动转换等方式帮助沟通。”
董琨则赞同在全社会层面考虑实行“识繁用简”,具体措施可以再探讨,比如学生的课本使用简体字印刷,但在课本后边附上“繁简字体对照表”之类,让学生对两种形体系统都能有所了解和掌握。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