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尔生产苯胺,其生产过程中有一个环节会产生一氧化碳。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苯胺爆炸导致8人死亡,松花江污染下游城市断水。化纤厂职工间一直流传,康乃尔公司购买了当年吉林石化废弃的苯胺装置。
吉林市环保局称,23日当晚即派出监测人员,对康乃尔周边进行了监测,未检出异常。
然而,化纤厂职工中毒反应的人数越来越多。
吉林市环保局称,从4月27日开始,对化纤厂每3小时监测一次空气。只有4月27日18点30分出现过一次瞬时值24.5mg/m3(一氧化碳达到12.5mg/m3时,即可引起人慢性中毒),其余时间均在国家允许范围内。
4月27日下午,吉林化纤集团向吉林市政府递交紧急报告,称4月23日,化纤集团腈纶厂员工闻到刺激性气味,下午17时30分至18时气味加重,部分员工头晕、恶心,次日早又有员工出现反应。
吉林市环保局提供的材料显示:“5月1日21:54至5月2日2:20,自动监测数据发生波动,小时均值分别为:13.5mg/m3、16.8mg/m3、17.9mg/m3、18.8mg/m3、8.4mg/m3,瞬时最高监测浓度为45.5mg/m3。”
但事发7天,当地政府未向社会公布此事,也未发出预警信息。
消息封锁20天
求助媒体未见报道,上访未果,他们大规模发帖,20天后得曝光
中毒者不断增加,而政府又迟迟未公布相关信息。
化纤厂家属开始向当地媒体举报。
4月30日,吉林日报所属《城市晚报》发消息称,值班医生说,还没最终诊断,“现在只能说接触性反应,不能说是中毒”。吉林市环保局吴局长表示,已连续进行检测,主要检测一氧化碳,因风向不固定而不好监测,但没检测到一氧化碳超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