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南京房管局获悉,该市酝酿将大学毕业生纳入全市的住房保障范围内,在主城区专门建设一批“人才公寓”提供给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据悉,这些群体逐一通过“学历”、“收入”、“户口”等数道门槛后,方可申购到相应的保障性房源。
住房保障收入“门槛”
从750元放宽为1000元
据南京市房管局相关人士透露,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廉租住房与近期刚刚开展的一项“全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密不可分。记者了解到,去年7月1日,南京市颁布了新的住房保障政策,将保障对象扩大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标准为人均月收入在750元以下、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当时房管部门预计的全市保障家庭在6.5万户左右。一年过去了,最新的统计数字却显示,目前南京符合这一标准并享受到住房保障的家庭只有1.5万户,还不到原先预计数量的四分之一。为此,南京市房管局近期将专门针对全市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再进行一次“补查”,调查的标准已经修改为“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下、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下”,也就是说,南京住房保障的“门槛”将有所放宽,在住房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标准从人均750元提高到了1000元。
企业和政府
均可建“人才公寓”
“尽管‘门槛’降低了,但是大学毕业生的住房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相关人士透露,即使享受住房保障的收入标准提高到1000元,一些月薪在1000元至1500元之间的大学毕业生还是“两头够不着”——市场上的商品房买不起,住房保障又享受不到。针对这部分人群,南京市房管局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次表态,将以“人才公寓”的形式提供住房保障。具体的操作方式分为两个步骤,一是针对吸纳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大型公司企业,由房管部门协助其拿地,并在土地出让金、相关税费的交纳上实施减免政策,由企业建设,交付后只能提供给大学毕业生居住;另一种模式则是由南京市房管局在主城区选取零星的地块,建成后按照不同的档次分配给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据悉,“人才公寓”的形式有可能从最简陋的集体宿舍,到高档的公寓房都有所涵盖。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