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研究获新进展
[ 来源:科学网    更新时间:2009/7/27   ]
    由依托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的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研究”近期取得新进展。
  据介绍,5月至6月,“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研究”课题组搭载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船,在南海北部陆坡水合物赋存区东沙群岛西南活动冷泉区等区域,圆满完成了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岩心取样工作。
  此后,科研人员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采自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的沉积物样品中存在具有天然气水合物和甲烷渗漏指示意义的自生碳酸盐、硫酸盐和草莓状framboids黄铁矿,自生矿物组合和显微结构特征与冷泉沉积物类似,属微生物成因。沉积物孔隙水化学组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埋藏深度加深,SO42-、Ca2+、Mg2+和Sr2+浓度明显降低,Mg2+/Ca2+和Sr2+/Ca2+比值急剧增加,这些地球化学特性与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产区的浅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离子浓度异常吻合较好,暗示采样站位深部可能具有油气或天然气水合物藏。
  科研人员对采自南海东北部陆坡水合物区HD319、HD169A和GC10站位的浅表层沉积物进行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有丰富的气源,赋存水合物的可能性非常大,同时指示了研究区硫酸盐—甲烷界面(SMI)较浅,位于海底之下8米左右。
  科研人员对南海北部陆坡九龙甲烷礁采集的两个冷泉碳酸盐岩样品TVG-1和TVG-11进行了矿物学、岩石学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碳氧同位素和矿物的显微结构特征都说明九龙甲烷礁碳酸盐岩是烃类渗漏微生物作用而形成的自生碳酸盐岩,可能是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沉积,显示该区水合物存在的可能性很大。
  据介绍,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海洋学报》、《热带海洋》和《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等刊物上。
 上一篇文章: 新疆油田科学发展大油气田建设加速
 下一篇文章: 邯郸市公用局煤气公司营造安全供气氛围
顶部】【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信息
  中石油最大炼化项目事… 
  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方案… 
  外交部回应核弹头数量… 
  神十本月中旬择机发射… 
  李克强应约同欧盟委员… 
  6000家机构承诺不接受… 
  广西将正式施行艾滋病… 
  北京人力社保局:建议…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如果您需要我请点我... QQ:630654366
返回首页联系我们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服务回到顶部
皖ICP备05013160号
网络实名:燃气表网 通用网址:燃气表网
服务电话:0551-3448670 传真:0551-3448670 手机:13966768269 E-mail:gmeter@126.com
(C)版权所有:燃气表网 网址:www.gmeter.cn  www.gmeter.com.cn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