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告别“被时代”就能远离“涨时代” |
|
[ 来源:中国网 更新时间:2009/8/25 ] |
|
来自中国化工网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7日,大港油田、青岛炼化、哈尔滨炼厂、大庆石化等报出的液化气价格已达到了4400—4600元/吨,比半个月前足足涨了1000元/吨有余。其实,不仅是液化气价格涨了,近几个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价、成品油价都在涨。各地听证会不断,涨价也此起彼伏,中国正在进入新一轮公用事业涨价潮。(8月20日《济南日报》) 除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公用事业“涨”声响起,还有其他领域的“涨”声相伴。近日有消息称:8月以来,国内多个景区景点涨价,涨价景点涵盖了四川、北京、贵州、天津等地区。针对目前的涨价现象,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地方景区门票定价权在地方,目前尚未发现涨价超出政策的合理范围。” 事实上,“涨”声越响,掌声越弱,甚至怨声四起,老百姓“有苦说不出”。是的,涉及到民生的调价,还是履行了听证程序的。然而,一个新名词也随之诞生——“被听证”。不久前,洛阳水价召开听证会,17人赞成1人反对,有人戏称洛阳水价“被听证”了。有网友称自来水暴利甚至超过房地产——毛利率达 46.85%。有人说:水价飙升有人“浑水摸鱼”。针对“水涨”一浪高过一浪,尤其需要公权与民权的介入,给已浑浊的水、利益污染的水“漂白”,进行严格的成本审计,还原本来面目与功能的听证。 水是这样,气亦如此。天然气价格改革已是箭在弦上。就天然气价格来讲,民众也不否认现在的天然气价格有“中国式低价”之嫌,从纯粹的价值规律看有“不合理”的成分。鉴于此,天然气价格改革势在必行,支持这项改革的应该是大众。同时,民间智慧也在为天然气价格改革提供思路。有人认为,除了考虑到生产和运输成本以及市场因素等外,尤需考虑“民生元素”、“民生成本”。此时此刻,值得提醒的是,天然气价格不能在“越轨”的道路上“飙车”。天然气调价一旦不合理,就会形成“怨气”。 我们已进入一个“被时代”,难道又将跨入“涨时代”吗?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扩大消费至关重要。今年2月份,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李建浔就表示,扩大内需的关键还是降低价格促消费。有人提出:如何拉动社会投资,如何拉动内需,一言以蔽之,需要利,无利难以撬动社会投资的大舞台,就要让利于民,让利于社会。事实上,还利于民,民众就会“反哺”消费。 有人说:“被时代”根源是公民权利缺失。一语中的。其实,“涨时代”是“被时代”在诸多商品价格上的显现。试想,听证上的“被听证”,决定了“涨时代”的脚步越来越近。有专家认为,要改革现行的价格机制,倾向民生,政府要对价格进行干预。无论是价格机制的改革,还是阻止“涨时代”的逼近,公民权利都应得到强有力的维护,首当其冲的,当算公民的话语权,还有就是参与权、监督权等。也许,告别“被时代”,就能远离“涨时代”。
|
|
|
【顶部】【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