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们的生活可能很新鲜:没有空调机只需要出风口;不用烧热水…… 一降:1991-2005年杭州管道燃气销售量总替代标准煤57.6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5400吨、烟尘6480吨。 2004年7月至2008年12月,杭燃集团共销售天然气7亿立方米,替代标准煤113万多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万多吨,烟尘1.3万吨。极大地改善杭州的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 一升:过去人们用燃煤热效率仅15%-18%,而用管道燃气(天然气),炊事灶具热效率可达55%以上,热水器和锅炉热效率可达80%。用上天然气后,杭州能源结构中,煤的比例从2000年74.79%降至45.5%。 百姓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为七事之首。从煤饼、钢瓶煤气、管道人工煤气到管道天然气,35年来,杭州人“柴”的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到今年10月,滨江天然气转换将全部完成。这将标志着全杭州迈入天然气时代。这35年灶上变迁对杭州来说,不亚于是一场影响深刻的能源革命。 因为它,千家万户的居家生活品质极大提升。 因为它,杭州西湖的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因为它,杭州能源的利用效率正在大幅提升。 如今,这场能源革命正在天然气的发展之路上走得更稳健,它对于杭州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发挥深远影响。而这一切背后,是杭州燃气工作者努力拼搏、开拓创新、热心服务,为这场能源革命夯实基础。 吕老师家的灶台“三部曲” 家住求是村的退休教师吕思菊如今已经用上天然气。说起过往的生活,她感慨很多: 1、煤饼炉年代:想发旺慢吞吞,熏得眼泪出 上世纪70年代,家家户户开门第一桩事——“发旺煤炉”。我每天早上生个炉子要半个小时。别看生炉子简单,要讲技巧,不但要把握好炉子的火候,还得“见风使舵”——看风向调整煤饼炉。那时我和另一家共用一个厨房。每到发炉子的时候整个房间烟雾缭绕,一边扇扇子,一边抹眼泪,熏的呀!要是碰上熄火,还要把煤饼钳出来、加柴重新发旺,很麻烦。 2、钢瓶煤气年代:想烧就烧真不错,最怕烧到一半气不够 80年代中期,我们家用上了钢瓶煤气。比发煤饼炉快多了,又干净。每个月都是老伴骑自行车去驮一瓶来。一拧开关一点火柴,蓝幽幽的火苗就来了。有只钢瓶生活上方便多了。想什么时候烧就什么时候烧。钢瓶陪伴我们家十多年,后来煤气不用自己换了,有了送气上门服务。 不过,用钢瓶也不能完全放心。有时烧到一半没气了,急急忙忙去换都来不及。这时候就拼命摇钢瓶。要是让客人等着,那才尴尬哩! 3、管道燃气年代:更干净、火力更足、更省钱 我们家是杭州较早一批换上管道煤气的用户。过了不多久,又用上了管道天然气。 那更方便了。开关一开,气就来了。我感觉管道天然气火力更足,烧菜时间也缩短了。天然气无杂质、热值高,使用天然气后家里清爽了不少。 天然气还便宜。我们家一个月消耗1只钢瓶(煤气)。现在每瓶煤气83元一瓶,而天然气的消费一个月在30至40元。现在就算一天洗一次澡也没关系。以前用煤炉,洗澡只能到外面浴室洗。生活质量不知道差多少。 吕老师家的灶上变迁正是杭州城能源革命产生影响的一个缩影。 未来装修不装空调机? 天然气未来将怎样更多地造福我们的生活?杭州燃气集团的吴晓甦董事长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很新鲜的图景:以后我们在家里生活,不再有空调机,房子新装修只要有出风口就行;不用烧水了,热水可以集中供应;冬天还可以用地热系统取暖,小孩可以光着脚在地上跑……这一切都因为有了区域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它可以进行集中的发电供暖。这个能源模式可以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原先一般一次能源利用率在40%左右,但通过三联供能把能源利用率提高至80%。在能源日益紧张的现代,未来这个项目的意义是深远的。吴董事长有信心地说,这并不遥远。目前杭州已经运用国际、国内的成熟技术开始进行实验。 天然气的应用领域广泛,暖箱、空调、烤炉、地热等,都可以用天然气作为能源。还有不少城市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等也走进百姓生活。 杭州煤气怎么“鸟枪换炮”的? 杭州的燃气是怎么来的?都有哪些故事?近日,杭州燃气集团的吴晓甦董事长跟记者聊起了当年的点点滴滴。 1、1973年,周总理关心杭州的“自来火”——钢瓶煤气 那年金秋,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同志陪法国领导人来杭州访问,从上海借来瓶装液化石油气,这开创了杭州城市燃气史的第一瓶“自来火”。1974年1月3日,杭州液化煤气站筹建组在井亭桥边原市建设局二楼挂牌成立,年底发展用户632户,杭州进入液化气发展时代。 第一批老职工俞建林回忆说,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从建设局调拨到一辆“130”两吨货车和一辆二轮摩托车作为运输和交通工具,去上海灌装液化气。那时路况差时不时车辆抛锚半夜回不来,大家没一句怨言。 煤气站后来更名为杭州煤气公司。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杭州经济蓬勃发展,液化气事业也迎来了大发展。 “上世纪70年代末,瓶装煤气刚出来的时候真当抢手啊,”老职工胡师傅回忆说,“到了1985年左右,煤气卡要凭票办的。拥有一本煤气卡是相当牛的,一张煤气卡的票子能换个彩电或者缝纫车,最厉害的还能换房卡呢。”发展最顶峰时,全市“瓶儿”用户达到32万户之多。 2、1991年,小区点燃“第二把火”——管道煤气 80年代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1982年,人工煤气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杭州是全国13个首批发展直立炉煤气项目城市之一,杭州煤制气工程投资近2亿。吴晓甦董事长说,那时经验非常缺乏。没有经验就走出去,去上海、苏州、南京、无锡等地的单位参观学习取经,没有固定住宿生活地方,就随工程吃住在工地。 1991年8月26日,曙光新村1幢1单元602室的张慧顺大妈家成为杭州首户用上管道人工煤气的人家。从1991年到2005年,短短15年,杭城人工煤气用户达到了22万户。15年共外供人工煤气63315万标方。 3、2004年,西气东输引领杭州点燃“第三把火”——管道天然气 为了接纳西气东输天然气,杭州市从2000年开始了筹备工作。2004年7月,德胜东村、电信巷、东新路等处1700多户居民率先用上天然气。2005年7月3日,杭州主城区全线贯通天然气。杭州市燃气集团的改革和发展也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2005年杭州燃气集团和壳牌、中华煤气合资。 2006年6月,杭州市燃气集团与香港百江液化气有限公司签署液化气股权转让合同,注册成立杭州百江液化气有限公司。 在整个发展历程中,管网建设、输配巡检、抢修、热线服务……杭燃人发挥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为这场能源革命夯实基础。在杭燃人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杭州市天然气总供气量已突破3.1亿立方米,成了城市节能环保、经济发展、外资引进和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截至2009年7月,杭州主城区拥有天然气民用户41万户,工业用户24家,公建用户900家,发展天然气空调877台,杭州市天然气利用工程主体部分初具规模。眼下,滨江天然气转换正在有序进行。到今年10月,全杭州将迎来天然气时代。 如今,杭燃集团对内建成用户管理系统和热线服务受理平台,实施重点要害部位安防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科技系统。对外,增加智能燃气管网检漏车、一站式便民流动服务车和管网GPS巡检系统等,提高燃气巡检和事故高效处理的可控性。随着供气区域扩大,优化抢修网点布局,全力打造半小时抢修圈。形成东南西北全面覆盖的燃气抢修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