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了国有燃气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结合国有企业改制的大背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1 引言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中使用燃气的居民用户在逐年大幅提高,燃气企业的规模同时在逐步增大,优化城市燃气结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在新时期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也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燃气行业的垄断性地位逐步被打破,燃气企业同样面临市场竞争。原有国有燃气企业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能,企业多为财政补贴的亏损型企业。虽然有些燃气企业在改革的大潮中,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及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没有改制或改制不彻底的国有燃气企业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国有燃气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现对目前国有燃气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提出浅显的看法。
2 国有燃气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虽然近年来城市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有所转变,但由于传统的资产所有者职能和现在的社会管理者角色定位不清,以及部门行政管理惯性的影响,城市政府在管理城市建设行业方面还存在着透明度不高,行政干预过多以及人事组织干预等等的现象,利用经济、法律等手段远远不足。
(2) 政策性亏损掩盖经营性亏损,掩盖管理薄弱和经营不善;组织管理效率低,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
原有燃气公司在改制前一般为自收自支或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公用事业的“福利性”实行燃气销售廉价政策,燃气企业连年亏损现象比较普遍,企业领导者都愿意将亏损归咎于政策性亏损。传统的燃气企业自然垄断地位及事业单位的编制,造成很多人想进入企业;个别领导者利用手中的职权,随意进人,造成了企业人员超编,人浮于事;在管理中,个别领导者的短期行为,不注重企业节能降耗、挖掘降低成本措施,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应有的激励机制,干多干少都一样,造成企业经营效益低下。而这些,并不影响企业领导的提升,而企业的领导者都把责任向政策性亏损上推卸,来掩盖管理上的问题。
(3) 产业化和社会化的运行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价值背离,企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运转能力非常脆弱。
目前大中城市都在大力推广天然气的使用,促进燃气事业的发展,确保燃气供应的安全与稳定,发展思路是对的。但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的能源,其价格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采购价格也不断上涨。随着社会发展,居民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公用事业单位,又承担着一定的服务功能,服务成本不断增加,而城市供应价格问题是社会敏感性问题。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理论的影响,过于强调城市建设行业的产品福利性和公益性,以及出于对政治、社会承受力的考虑,城市建设行业的产品、服务的价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很大难度,调整起来不仅涉及各行各业利益的再调整,也关系到居民承受能力和社会的稳定。由此造成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企业在价格上缺乏主动权,造成企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运转能力非常脆弱。
(4) 有些燃气集团虽然进行了企业化改制,但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尚未全面展开,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观念淡薄,经营者认识不到位,出资人监管职能“缺位”。
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被列入“社会公共服务业”,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市场体系不完备,没有建立起有序竞争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虽然有些燃气企业进行了企业化改制,但由于涉及到民生,很多改制的企业仍是国有持大股,出资人、经营者与企业管理人员在观念和体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5) 燃气行业债务负担沉重,效益低下
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许多历史原因。一是燃气行业作为投资大,回收期长的公用行业,多数为政策性亏损企业,债务负担沉重,资产流动性差,融资渠道少,一般为银行贷款,缺乏雄厚的资金和资产运作能力与经验,对企业的再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障碍。二是国有燃气企业经营效益低下,亏损严重。申请银行贷款手续复杂、耗时过长,且亏损企业申请贷款困难重重,利率上浮高达30%-70%,企业已不堪重负。而国有燃气企业负债累累且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是融资结构扭曲所内含的产权残缺和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问题。
(6) 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人才流失严重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企业利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的能力。由于燃气企业的历史原因,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外部环境都没有使国有燃气企业形成竞争压力,造成了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国有燃气企业人才的流失有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企业内部因素主要是企业管理观念与用人机制落后,管理观念的落后,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没有把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提到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对人才问题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探讨;二是人才激励和竞争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人才激励不足及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才能;三是对人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不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外部因素为:伴随着改革开放,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南方沿海开放城市宽松的用人环境大大拓展了人才流动的空间,造成了一些国有企业人才严重流失。
(7) 有些燃气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作坊式的方式效率低,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有些中小城市、郊区的燃气企业是在原液油气公司的基础上发展的,原为简单的购气、罐装、送气,缺乏应有的规模。随着液化气市场不规范的竞争的现状,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例如:当上游燃气价格上涨时,一些个体、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就停止销售或抬高价格;当上游燃气价格下跌时,赢取暴利的同时,以降低价格的方式赢得市场;而国有燃气企业的价格受到物价等部门的制约,同时还兼负着平抑物价的职责,上涨时不得不亏损经营,下跌时面临着被动地失去市场的危机。这样的经营方式,使得国有燃气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8) 各地燃气法规、行业标准不健全,对市场的准入、准出等竞争规则有待完善。
各地的燃气发展历史不一样,地方燃气管理条例不够健全,致使企业在燃气管理中有盲区。尤其是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建立燃气市场准入机制也是理顺燃气市场竞争秩序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