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出口可能出现10年来首次连续3个月下降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更新时间:2009/2/10   ]

  2月11日,中国海关将发布2009年1月的进出口统计数据。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知,1月中国进出口仍然出现“双下降”。

  外贸重镇广东、山东、江苏等地的海关或外经贸系统官员皆向本报记者证实,当地1月的进出口继续下降。

  这也是中国进出口连续第三个月下降,为十年来首次。

  低迷周期持续

  中国年初的出口低迷,往往被视为与春节因素相关,但是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即使剔除春节因素,1月出口仍然不景气。

  “去年11月以来的进出口突然下降,主要是企业的生产周期受到了原材料市场波动的影响,而不光与金融危机有关”。一位地方外经贸官员表示。

  该官员分析说,一般来讲,外贸企业的生产周期包括接单——组织生产——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整个周期长达数月。而去年下半年,国际原材料价格迅速下降,导致出口企业和国外采购商都难以判断形势,不敢下订单和接单安排生产。因此各地都出现了企业订单急剧减少、出口急跌的情况。

  中国进口的商品中,大部分为供生产加工的原材料。海关统计显示,自2008年9月开始,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连续四个月大幅回落,从年中的120(费式指数,上年同期=100)以上,回落到12月的90,创下2002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

  其中初级产品降幅尤大,2008年12月,中国初级产品进口价格同比下跌26.4%,大宗商品中,原油价格同比下跌40.2%,铁矿砂进口价格同比下跌26.5%,食用植物油同比下跌13.8%,有色金属进口价格同比下跌22.3%。

  “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企业都在观望,新的订单很少,企业出口大部分都是消化库存为主”,商务部研究院一名专家表示。

  扣除价格因素后,中国去年12月实际进口量下降12.5%,而出口量下降7.5%。

  前述专家表示,只有等待大宗商品价格企稳、企业库存消化基本结束之后,才能看出金融危机对实际进出口的影响。而目前的进口下降幅度仍然高于出口,显示原材料价格仍然在下滑,企业接单生产形势并无好转。

  医改和教改将扩大消费

  1月的进出口继续下降,令商务部今年年初制定的“与GDP同步”的进出口增速目标,显得更加难以完成。

  而广东、浙江等外贸大省,都已经开始探讨一系列的政策,促进外贸企业“转内销”,以促进内需消费缓解外需下降给企业和经济造成的压力。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干扰温家宝演讲剑桥学生今日前往法院受审
 下一篇文章: 个税起征点可能提至3500 税改将考虑家庭负担
顶部】【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信息
  中石油最大炼化项目事… 
  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方案… 
  外交部回应核弹头数量… 
  神十本月中旬择机发射… 
  李克强应约同欧盟委员… 
  6000家机构承诺不接受… 
  广西将正式施行艾滋病… 
  北京人力社保局:建议…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如果您需要我请点我... QQ:630654366
返回首页联系我们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服务回到顶部
皖ICP备05013160号
网络实名:燃气表网 通用网址:燃气表网
服务电话:0551-3448670 传真:0551-3448670 手机:13966768269 E-mail:gmeter@126.com
(C)版权所有:燃气表网 网址:www.gmeter.cn  www.gmeter.com.cn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