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发改委主任张平,在给人大做的有关“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中指出,14个预期性指标中反映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10个指标完成情况达到或超过预期。
但是也有不利因素,比如两年来节能降耗目标进展滞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累计下降5.38%,完成规划目标的26.9%。此外,“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前两年,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2005年持平,与规划预期相比进展较慢。
根据国家发改委委托给世界银行的中期评估报告,以上目标之所以过去没有实现,是因为基本的增长模式与政策迄今还没有什么变化。
这个增长模式,简单说就是经济增长依赖储蓄和投资,同时工业增长中过分依赖重工业。所以如果不对经济和产业结构做更根本的改革,单位能耗降低20%的目标很有可能无法实现。同时,“如果不进行重大的污染控制举措,即在‘一切照常的情况下’,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到2010年将增加污染排放约30%。”上述世行报告写道。
本报记者获悉,降低单位GDP能耗,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30%-40%,不如结构调整的贡献率70%-60%。
高路易由此建议,在2009年希望中国有促进消费的政策。这些政策出台可以调整经济的环境,使经济结构平衡。而且,我们要加大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还应该增加员工的收入来刺激消费。
这会有利于在短期内刺激增长。有些再平衡政策不会在短期内刺激增长,但是也是值得的。原因是“全球经济前景黯淡,增加了刺激国内需求和国内消费的重要性,这也是再平衡议程的一项关键内容。其中认为今后中国应该提高个人的收入,以促进消费的增长。而不是过去模式中增加公司的收入比重。
“在过去的环境中,更多地依靠出口贸易来支撑经济发展的模式,也许获得了成功。但是,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全球的经济出现了危机,现在大量地依靠出口的经济模式受到了很严重的影响。”高路易表示。(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