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认为,户籍新政的启动,有望令上海社保缴费人数迅速增加。
以一个持居住证者月平均工资5000元计,其企业缴纳的“三金”额一个月即达到1080元,全年即12960元,目前上海市持居住证人口约21万,仅此一项,社保基金每年增加收入约2.7亿。(社保资金中企业缴纳部分进入统筹账户的比例分医保和社保略有区别,难以精细计算,但企业缴纳的绝大部分都是进入统筹账户的)
而从远期来看,上海有约200万外来人口都是办理人才类居住证的对象,如果这200万人全部办理居住证,那社保统筹账户每年可增收27亿,可以相当程度上缓解社保“穿底”的压力。但上海市政府方面并未对此表示意见。
居住证之“痛”
2月24日上午,在浦东一台资企业工作的王蕾(应本人要求化名)迫不及待地请假去人事局咨询办理居住证的有关事宜。尽管在上海读大学并工作了三年,但是却迟迟没有上海户口,最新出台的政策给了她一线曙光。
根据上海市居住证管理的相关规定,尽管居住证和户口一样可以缴纳社会保险,但是在存续、转移、领取比例等方面,却仍有不小区别。“以前不办居住证是觉得居住证的保障程度还是比较低,而且没有户口,总觉得将来还是要离开上海的。现在虽然立刻办也要等七年,但总归办了就有希望。”王蕾告诉记者。
此前,尽管拥有居住证的公民一样可以在上海享受子女就学、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各项社保政策,但是细究起来,其待遇却大不相同。
首先,拥有上海市户籍者,必须参加上海市城镇保险,企业必须为劳动者缴纳四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而办理居住证的劳动者只强制缴纳“三金”,企业无须为劳动者缴纳住房公积金。
其次,居住证和户口最大的区别在于:持居住证者尽管在上海缴纳养老保险,但并不纳入上海的养老体系,不能在上海支取养老金。换句话说:企业为持有居住证的劳动者缴纳的养老金,劳动者离开上海时只能提取个人缴纳的8%部分,企业缴纳的22%部分进入统筹账户,不能提取转至外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