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上,今年严峻的财政形势更加剧了上海市政府的支付压力。从2005年至今,上海市财政增收比例每年都在20%以上,而今年,上海财政预计增幅只有6%,低于GDP预计增幅。
在这种情况下,增加缴费人员的数量成为现实的选择。《办法》的具体条文中,也鼓励参保人多缴社保。在第六条(激励条件)中提出:最近连续3年在本市缴纳城镇社会保险基数高于本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倍以上的,技术管理和关键岗位人员可不受第五条第(四)项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可以优先申办本市常住户口。
碎片化的制度
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海的问题不仅是上海的问题。
“不仅仅是上海,也不仅仅是户籍问题,而是因为我国的社保制度是一种‘碎片化’的制度。”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对记者如是说。居住证制度的保障水平相对较低,以及异地续接存在制度障碍,导致办理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动困难。
目前,仅养老保险一块,就存在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小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农村人口社会保险、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等各种保障制度,这些险种之间,缺乏一个对接制度,一个人的身份改变了,却无法把一个养老金账户的钱和另外一个险种的养老金账户里的钱对接起来。“现有的社保制度是支离破碎的、不够公平的,也不够平衡的。”杨燕绥说。
地区割据则是另外一大问题。“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险是以省级统筹为基础,对省级政府来说,统筹起来的钱就要统一使用,自然不愿意异地转移。”杨燕绥表示。
“对接不仅仅是居住证和户籍的对接,应该是整个大的制度的对接,大的制度的全覆盖,养老金的统筹要从地方统筹转为中央统筹,这样才有利于制度的全覆盖。”杨燕绥表示。
200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社会保险法(草案)》,并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意见最强烈的两块就是“异地接续”和“保障标准统一”。(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