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烨捷
禄智明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并不忌讳谈论瓮安事件,作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副省长,他深知有些问题不必去刻意回避。
2008 年6月28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发生了一起围攻政府部门的打砸抢烧事件。一些人因为不满瓮安县公安局对该县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的结果,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在县政府有关负责人接待过程中,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随后,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办公室,并点火焚烧多间办公室和一些车辆。
“在应对这起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我们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处理得都是比较好的。”禄智明说,瓮安事件一发生,贵州省委就召开了专题新闻发布会,把省委所掌握的情况向媒体和公众说清楚,很好地把握住了信息公开的原则,“遇到这样的事,藏着、掖着是肯定不对的。越是不公开,就越是说明政府没有信心把这件事情处理好。”
瓮安事件发生后,贵州省委、省政府的相关部门领导分几路走访了事发当地老百姓的家中,与群众座谈,听群众意见,了解与事件有关的方方面面的情况。
禄智明说,这是为了“给老百姓一个说话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发泄情绪的渠道”。而这样的机会和渠道,并不仅仅是在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后的短时间内才由政府进行“炸弹式”集中提供的,这样的机会和渠道应该长期向老百姓开放。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