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对浙大的影响还不仅于此。浙大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大的影响存在于无形中。“比如他们说让浙大过3-4年再来申报(项目),还说真金不怕火炼。”此事还可能影响浙大的学术排名。此前,浙大研究生院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等组织的排名中常年高居三甲,位列清华北大之后。
百万经费去向之谜
迄今为止,无论浙大还是中国工程院的调查结论中均未涉及造假论文和相关课题经费之间的关系,更未谈及是否将追缴相关经费。
据记者调查,李连达手中握有的课题有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编号2003AA22307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6BAI14805)、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编号2004BA721A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572372)和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资助项目(2006)等。
这些项目中,仅973项目2005-2007年的研究经费就达到839.49万元,但该项目下属共有6个课题组,李连达的第五课题组所得确切经费并不明确。
2008年6月18日,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发布新一轮973课题专项经费预算拟安排情况汇总表,标明李连达课题组所获经费为166万元。
记者查询发现,与造假论文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500661),负责人正是吴理茂。该项目于2008年12月31日结题,获资金资助28万元,除被揭露的造假论文外,未见其他项目成果。
仅上述已明确数额的经费相加,李连达课题组已获得上百万元的研究经费。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的报道称,李连达在任浙大药学院院长的5年里,给该学院带来共计43万美元的研究资助。
此外,本报记者还看到过该课题组成员提供的一份申请数额为1000万元的课题报告,但不清楚该申请是否获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