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前李连达本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些造假论文既非李连达负责的课题,也没有得到任何基金的资助。浙大提供的调查报告也强调,贺海波本人承认,这些论文得到资助的说法是“都是他为了使造假更具权威性而编造的”。
记者检索了这些贺称为“编造资金来源”的论文。其中两篇为2008年8月英国《本草疗法研究》杂志2008年第8期发表的第一作者为贺海波的造假论文。
两篇文章的介绍页面上详细列出了论文的资金来源,共计有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4C13022,2005C13027),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研项目(编号2006Z01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5CB523405)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500661)等5项。
而发表在荷兰《人种药理学》杂志上的上述论文科研资金来源除与上述说法相同外,还多出了一项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20061328)。
注明资金来源的还有发表在德国《NSA药理学》、波兰《药理学通报》上的论文,除与上述项目重复的资金来源外,还有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编号20070411201)。
上述基金和项目至今都未出面说明到底是否资助了造假论文。记者致电其中一家资金提供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该基金会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正在调查此事,尚未有结果。
“一般情况下,即使发现资金使用不当,处罚措施也仅为限制该项目负责人日后的新项目申请。”这位工作人员解释说,“我们这个基金并不是一定资助下去就要看到成果的。”
另一位曾担任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的学者则对记者直言,学术资助“仿佛就在做慈善事业,钱给了你了就不管了”。记者 陈小莹 实习记者 李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