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找到抹去大脑记忆方法
[ 来源:新浪科技    更新时间:2009/4/16   ]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5日消息,据《纽约时报》报道,假设科学家可以通过调整大脑中的某种物质,抹去某些记忆,以此帮助我们忘记长期的恐惧或精神创伤,甚至是戒掉不良习惯,这肯定是了不起的科学壮举。

  化腐朽为神奇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便取得了类似这样的壮举,他们将一定剂量的实验药物注入对存储特定记忆至关重要的大脑部位,如情感联系、空间知识和运动技能。这种药物抑制了某种物质的活动,而它显然是大脑存储部分信息所需要的。如果对其性能加以改善,这种物质可帮助预防老年痴呆症和其它记忆问题。

  迄今为止,这项研究的对象还仅限于动物。不过,科学家表示,这种记忆机制可能会在人身上发挥几乎相同的作用。发现这样一种至关重要的记忆分子及其诸多潜在用途显然意义重大,因为这是某一科学领域众多重大发现中的组成部分。过去几年,该领域让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研究大脑的神经系统科学。

  现年52岁的美国著名神经系统学家托德·萨克特(Todd C. Sacktor)博士领导纽约州立大学唐斯泰特医学中心的研究小组对记忆分子如何影响记忆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说:“如果这种分子如看起来那般重要,你便可以想见它的潜在用途了。我们可以利用记忆分子来抚平心灵创伤,戒掉一些后天养成的坏习惯,最终还能用以改善记忆和认知。”

  数百年来,艺术家和作家一直处于个性、意识和记忆探索的最前沿。尽管科学家们已把人类送上月球,把航天器发射到土星上,把潜艇送入海底,却未能为对大脑探索的壮举提供一种有力的武器,人类思想看起来就像探险家们当年初见新大陆时一样的黑暗、广袤而又神秘。

  现在,神经系统科学,这个在十多年前几乎不存在的科学领域,正快速发展,吸引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一批批研究人员投身其中。美国神经科学学会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去年对大脑相关研究项目投入52亿美元,这几乎是其年度总预算的20%。另外,像维康基金会和科维理基金会这样的慈善组织迄今已投入数亿美元用于在世界各地的高校建立研究机构,其中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

  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涌入意味着科学家们终于有机会可以解开围绕大脑的各种谜团,与此同时,也带来诸多让人反应不过来的科学和伦理问题。例如,数百万人可能会经受不住诱惑而抹去某些极度痛苦的回忆,然而,倘若在此过程中,他们丧失了与之有关的重要个人记忆,又该怎么办?或者,一种能帮人们“消除”后天成瘾积习的治疗方式会不会诱使人们实验更广泛的用途?

  “记忆印迹”之谜

  也许更为重要的是,当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强化记忆的药物,人们能否抗拒使用这种药物的诱惑?大脑科学领域存在的风险及广阔前景只会加快探索大脑机制的步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科学学家埃里克·坎德尔(Eric R. Kandel)博士说:“在这一领域,我们尚处于一座庞大山脉的山麓地带。而且,不像其他学科,个人或小团体可以在没有大量经费或大型实验室的情况下作出他们的重要贡献。”

  数百位研究人员正试图揭开一个自现代研究开始以来便令思想家们目瞪口呆的谜团:一小团组织何以能捕捉并存储诗歌、情感反应、最喜欢酒吧的位置、遥远童年情景等一切记忆?萨克特博士便是探究这个谜团的研究人员之一。有关体验会给大脑留下某些痕迹的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Theaetetus)中有关蜡上印记的隐喻,到了1904年,德国学者理查德·塞蒙(Richard Semon)把这种神秘痕迹命名为“记忆印迹”(engram)。

  “记忆印迹”究竟是些什么东西?之前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问题的答案是被某种体验激活的大脑细胞在“生物快速拨号”中不断彼此交流信息,就像是一群人共同见证了某个激动人心的事件。被激活的大脑细胞会将信息快速传递给更为庞大的细胞网络,而显然,每一个细胞都会增加一些细节、视觉、听觉、味觉。大脑看上去可以令细胞间的通信线路变得更粗或更高效,以此来保存记忆。

  这种快速信息交流又是怎么实现的?这恐怕是一个价值千金的问题。科学家最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描述了这一过程,并在随后的岁月里发现了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大量分子。然而,数十年过去了,科学家至今仍难以确定每一种分子的具体功能。问题并不在于此类物质难以被发现,恰恰相反,就是因为它们太容易发现了。

  激活PKMzeta神秘物质

  1999年,大脑科学领域里两位著名学者、哈佛大学的杰夫·利奇曼(Jeff W. Lichtman)博士与乔舒亚·萨尼斯(Joshua R. Sanes)博士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列出了117种在某种程度上参与细胞间持久快速信息交流的分子,这一过程被称为“长期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利奇曼和萨尼斯的确不明白这些发现必然可以解释记忆形成过程,然而,正是他们那份名单上的一种奇特物质,最终被确认具有某种不同寻常的特性。

  萨克特说:“我父亲告诉我去研究这个分子。我父亲也是一位科学家,现在已经去世了,他有着对科学探索的本能——这一切就这样开始了。”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萨克特正离开位于杨克斯的家,驱车前往位于布鲁克林东弗拉特布什区的实验室,后面的座位上还放着三块糕饼和一袋面包圈——这是萨克特在实验室的午餐。”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巴基斯坦安全检查站遇袭16人死亡
 下一篇文章: 我国目前正在建设24个核电机组
顶部】【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信息
  中石油最大炼化项目事… 
  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方案… 
  外交部回应核弹头数量… 
  神十本月中旬择机发射… 
  李克强应约同欧盟委员… 
  6000家机构承诺不接受… 
  广西将正式施行艾滋病… 
  北京人力社保局:建议…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如果您需要我请点我... QQ:630654366
返回首页联系我们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服务回到顶部
皖ICP备05013160号
网络实名:燃气表网 通用网址:燃气表网
服务电话:0551-3448670 传真:0551-3448670 手机:13966768269 E-mail:gmeter@126.com
(C)版权所有:燃气表网 网址:www.gmeter.cn  www.gmeter.com.cn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