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千名审计人员跟踪汶川灾后万亿重建资金
[ 来源:燃气表网    更新时间:2009/4/28   ]

  震后一周年,废墟上,家园的重建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鲜为人知的是,和数千亿元重建资金同时抵达灾区的还有一支上千人的国家审计队伍。在整个恢复重建的过程中,这支队伍将随着万亿元资金的流向而移动,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他们负责审计的规划投资约1万亿元,涉及大大小小20多万个建设项目。两至3年的时间,这些项目要让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的51个重灾县和极重灾县的老百姓们的生活转入正轨。

  最近,记者赴四川灾区重建现场,对审计人员如何把关1万亿元重建资金的使用一探究竟。

  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副司长卢华胜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共有27支审计队伍在灾后恢复重建现场实施审计,审计署驻成都、西安、兰州、重庆等4个特派员办事处负责审计中央投资和中央单位、企业投资的项目,资金量约4000亿元;北京等20个省市的审计厅(局)组织审计各自对口支援的资金和项目,这个层面的资金约有700亿元;四川、甘肃、陕西3省的审计厅分别对本省财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国际优惠贷款等其他资金进行审计。

  在灾区重建的两三年中,审计部门不仅持续关注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还要监督有没有因为管理漏洞带来的重建项目质量隐患。

  截至3月底,审计部门已经对1500多个恢复重建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审计资金近500亿元,并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提交了500多份项目审计情况报告,8份专项审计报告和综合审计报告。

  审计关注建筑质量

  按照重建规划,今年9月1日开学时,灾区的大部分学生都应该离开临时板房教室,去新建教室上课。所以灾区主要在建项目之一就是教学楼。审计人员的目光,更多聚焦在教学楼的质量上。

  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谭志武副处长告诉记者,在审计署制订的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方案中,特别明确提出,要重点关注中小学校等民生工程的质量管理情况。

  事实上,在传统审计中,资金的使用是否合法合规才是审计的核心,对工程质量的关注倒在其次。而且,以往的事后审计,审计人员只能从施工和监理单位提供的资料来判断工程是否有质量隐患。

  全过程跟踪审计,给审计人员提供的便利是,他们可以在施工现场查看钢筋的粗细、水泥的标号,以及监理人员是否尽责等工程建设细节,一旦发现质量隐患,能及时纠正。

  在一些学校重建的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对建筑质量的关注,可以说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在绵竹的新市镇,记者遇到了江苏省南通市审计局的董波。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智利和阿根廷边境发生5.2级地震
 下一篇文章: 中纪委:举报党政机关小金库最高奖励10万
顶部】【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信息
  中石油最大炼化项目事… 
  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方案… 
  外交部回应核弹头数量… 
  神十本月中旬择机发射… 
  李克强应约同欧盟委员… 
  6000家机构承诺不接受… 
  广西将正式施行艾滋病… 
  北京人力社保局:建议…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如果您需要我请点我... QQ:630654366
返回首页联系我们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服务回到顶部
皖ICP备05013160号
网络实名:燃气表网 通用网址:燃气表网
服务电话:0551-3448670 传真:0551-3448670 手机:13966768269 E-mail:gmeter@126.com
(C)版权所有:燃气表网 网址:www.gmeter.cn  www.gmeter.com.cn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