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一号”探测器在今年6月出厂,只用了23个月的时间。“这在航天界算是一个奇迹”,陈昌亚的语气充满了自豪。
虽然俄罗斯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但也因此带来了局限。“由于这次是俄方设计的轨道,这给我们探测器的研究增加了许多要求,我们必须面对“长火影”(长期火星阴影)。”陈昌亚告诉记者,国际上的火星探测器一般不走赤道这种轨道,但由于与俄罗斯探测器捆绑一起,这种探测器要到火卫1必须借助赤道轨道寻机着陆,而将“萤火一号”仍留在大椭圆赤道轨道上,从而将面临探测史以来最长的8.8小时“长火影”。
8.8小时的焦急等待
或将创造穿越火影的最长纪录
在“萤火一号”未来的火星之旅中,它将遭遇7次“长火影”,零下200多度的“黑夜”状态最长时间持续达8.8小时。而以太阳能为主要动力的“萤火一号”在此期间无法接收阳光,为了保存能量,部分单机不得不进入休眠状态以保持最低功耗,当“长火影”结束后再加热、加电唤醒。
陈昌亚回忆起今年2月的那次试验,当时,实验室里一片黑暗,已见雏形的“萤火一号”正艰难地依靠自带的电池维系着休眠状态的运作,这里严格模拟着火星最严酷的环境:充满了液态氮和氦的空间,温度只有-260℃。
在陈昌亚看来,这8.8个小时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8.8个小时过后,“萤火一号”上的16台单机均能唤醒且正常工作,“这证明我们的设计正确、实验进展很顺利,我的心情也轻松多了。”
2006年美国“凤凰号”也是因为火星的严寒,在“冻僵”后无法苏醒,能量耗尽致使其长眠火星。如果“萤火一号”最后实践成功,那将会创造穿越火影的最长纪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