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难题最终攻破
带动中国深空探测技术发展
如今,深冷环境适应技术、活动部件及电子器件休眠——唤醒技术、姿控自主控制、深空测控技术、整星磁清洁控制技术等五项技术难关均已闯过,在23个月内解决了这些难题,也创造了国内航天研究史的多项第一。
“目前,‘萤火一号’已经按照环境条件做完了所有的试验,一切正常。”萤火一号是继神舟载人飞船、嫦娥探月工程后,我国又一次重大航天科学计划,它将成为中国航天史上一个新里程碑。“它会带动我国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为深空其他行星的探测打下基础。”陈昌亚说。
“火星有没有水,火星有没有生命”,为了解开这些谜题,人类自从进入航天时代,已经向火星发射了30多个各类探测器。今年10月,中国也将加入探测火星的队伍,向火星发射“萤火一号”。但真正实现“绕、落、回”三步计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航天界,火星有航天器的坟墓之称”,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焦维新教授说,火星探测初期有三分之二的探测器都以失败告终。
“萤火一号”在科技部立项时,焦维新是评审专家之一,他说:“首先要解决运载火箭的难题,要让探测器脱离地球引力必须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这样才能确保探测器不奔向其他天体”,焦维新指出,而目前中国运载“嫦娥”的火箭的速度只有10.9公里/秒。
不过,焦维新指出,单从切入轨道而言俄罗斯现在已能做到百分之百成功,由他们帮“萤火一号”切入火星轨道应该不成问题。
中俄联合火星探测副总设计师陈昌亚则指出了另一个难题,探测器的信号对地面指挥尤其重要,“一旦捕获探测器的信号,就像听到新生婴儿落地一样。”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