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次收购,中石化集团内部表示,他们认为收购“胜出”可能性很大,一旦成功,将创下近年来中央企业海外收购的最高纪录。
欧美舆论各执一词
中国企业强化海外并购,在外媒眼中,既有发展的需要,也有“克服国外政治阻碍”的动因。
其中,美国媒体比较关注价格问题。《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此次收购的总价应为31亿美元,而中石化开出的72.4亿美元比市场评估价格高出135%,“中石化这次被Addax狠宰了一刀”。
《加拿大环球邮报》披露说,因为这笔交易,Addax公司CEO吉恩·甘德尔的资产将猛涨30亿美元。
但是,“出高价是一种策略”。《华尔街日报》认为,“克服近年来在海外并购市场上遇到的政治困难。在这一点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中海油2005年收购优尼科公司遭到美国政府否决。”遇挫几年后,“提高价格,正是一种针对性策略”。
而英国《经济学人》则认为,中石化的这次并购也有风险。此次收购若成功,中石化可以获得伊拉克和西非这两个资源丰富地区的石油开采权。但前者位于油田权属仍存争议的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后者则须面临尼日利亚武装分子对油田的侵扰。不过,西方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声誉”欠佳,所以风险大,而中国企业面临的风险可能要小得多。
增强石油市场话语权
“收购将有利于提高中石化上游资产配置,增强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中国能源网副总裁韩晓平告诉记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