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试教育中,高考成绩占优的学校无疑是标杆;在素质教育中,好学校的标准是什么?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江苏省苏州中学张昕校长和锡山高级中学唐江澎校长分别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应试教育有确定的内涵,是指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与素质教育相对的概念,但素质教育中包括着对学生文化素质、应试能力的培养。”唐江澎说。事实上,素质教育推行好的学校,其学生成绩同样也会很好,这样的典型尤其需要。
苏州中学似乎可以成为这样的典型。“每天下午4:30下课,社团活动特别多。”不过,张昕校长也有困惑。曾经因为其他学校夏季提前到8月1日开学,苏州中学各科课程进度落后了一大截。怎么办?“我确实承受很大的压力,是妥协还是坚持?”如果苏州中学也提前一个月开学,那势必会导致恶性竞争,其他学校可能会更提前,甚至连暑假都不放了。最后,张昕校长决定发动学生自主学习,向效益要成绩,不要拼时间而要拼效率。
唐江澎校长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良知问题,切实减负增效是教育工作者的能力问题。”
专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
江苏决心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胡雪琴/江苏报道
有人做过统计,现在的中小学生与从前的相比,有“三个多”、“三个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多上一万节课,多做十万道题,(家长)多花十万块钱;少睡一万个小时,少走一万里路,少玩1万个小时。
谁能将孩子们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赴江苏省采访时了解到,当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和城市还在将暑假变为学生们的“第三个学期”的时候,江苏省840万中小学生将因为“没有补课”、“不准补课”而度过一个愉快而又轻松的假期。为此,记者于7月10日在南京专访了江苏省教育厅沈健厅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