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称购房落户较现行户籍制度更加平等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更新时间:2009/3/2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从2月9日至今,北京大学杨开忠教授的电话就响个不停。“有许多媒体朋友曾与我联系,想就 ‘购房落户’问题进行采访,但因过于繁忙,我都没有如他们所愿。”

  2月9日,在本刊2009年第6期发表的《北京是否也可“购房落户”》一文中,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开忠教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时主张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施行“购房落户”的观点提出后,一夜间引起热议。

  2月21日,杨开忠教授再次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希望通过本刊向对“购房落户”关注的广大读者和网民表示感谢,并且针对“购房落户”问题,做进一步阐述。

  “我之所以还要接着说‘购房落户’这个事,是希望对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有所推进,‘购房落户’在当前是急需的,从长远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杨开忠说。

  “准入条件制是户籍改革的方向”

  作为松动户籍制度的一项措施,“购房落户”在许多地方推行多年,做法也不完全一样,虽然都或多或少受到质疑,但并没遭受如如今这般强烈的论争。

  “此一时,彼一时,今天的背景跟以前大不一样了。目前在房价与老百姓收入比总体仍显畸高的情形下,重提出台‘购房落户’政策,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

  “我对网上的恶意评论看得很淡,无论是反对的还是赞成的,都表示理解。我想澄清的是,作为一名经济学与公共政策学者,我只知道利用我自己的专业知识,站在公共立场的角度去思考一些感兴趣的公共政策问题,不代表任何个人或利益集团,也不认识房地产开发商。”杨开忠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购房落户”是关系中国改革发展的大问题,是国家大事。

  杨开忠教授的主张并没有博得所有人的赞许。学者易宪容就批评此举会抬高房价,并涉嫌歧视低收入者;还有评论认为“购房落户”有悖于社会公平原则,理由是:即使北京实行“购房落户”政策,设定的门槛肯定不能低,这样仅仅是对高档住宅销售有刺激作用,而对目前北京市存量较大的面积在90平方米左右的普通住宅不起作用。“北京和上海只会成为富人的后花园。”

  针对上述质疑,杨开忠教授依然坚定地认为,作为一种特定的人口准入条件制度,用“购房落户”取代户籍制度是利于社会公平的。而且,“购房落户”较现行户籍制度更加平等。

  “传统的户籍制度把家庭或个人严格限制在特定的、不同的社会权利体系和地理区位,家庭或个人很少有选择的自由和权利。”杨开忠教授分析说,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户籍制度有了很大的改革。但是,农村人仍然难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和能力完全进入一类、二类城市并获得相应的市民权利,大城市人也少有权利自由选择完全进入别的城市。这使得我国大城市出现了一种严重的不平等现象,许多外来人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了许多年、有了固定的自有住宅,但却无望享有该城市户籍人口同样的市民待遇。因此,现行户籍制度仍然严重缺乏公平性。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空客公司否认中国取消100亿美元订单
 下一篇文章: 发改委回应有关公布4万亿投资计划清单要求
顶部】【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信息
  中石油最大炼化项目事… 
  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方案… 
  外交部回应核弹头数量… 
  神十本月中旬择机发射… 
  李克强应约同欧盟委员… 
  6000家机构承诺不接受… 
  广西将正式施行艾滋病… 
  北京人力社保局:建议…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如果您需要我请点我... QQ:630654366
返回首页联系我们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服务回到顶部
皖ICP备05013160号
网络实名:燃气表网 通用网址:燃气表网
服务电话:0551-3448670 传真:0551-3448670 手机:13966768269 E-mail:gmeter@126.com
(C)版权所有:燃气表网 网址:www.gmeter.cn  www.gmeter.com.cn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