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在古代被称为‘荧惑’,中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取其谐音,命名为‘萤火一号’。”
中俄联合火星探测副总设计师、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昌亚博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解释“萤火一号”的来历:“别看它重量轻,但五脏俱全,它将携带照相机、磁强计等8件武器,肩负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空间环境探测的重任。”
仅花了23个月,我国就完成了一般要5年才能完成的研制任务,如果发射成功,“萤火一号”将在今年10月,从火星首次发回来自中国的问候。
23个月完成5年研制任务
创造航天界又一个中国奇迹
目前,“萤火一号”已做好各项准备即将运往莫斯科,中俄两国科研人员将对它进行联合测试,然后运往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航天发射中心进行发射。
从2007年6月中俄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到今年10月探测器正式发射,研制时间只有两年多,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在接到任务后开始和时间展开赛跑。
“一般卫星的设计至少要三年,火星探测器少说也得五年,我们加班加点工作,完全是把两年当作四五年来用。”为了“萤火一号”的研制,今年大年初一,陈昌亚还带领工作人员到北京科学院空间中心进行单机和系统的测试。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