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局称违法用海主体多是地方政府和国企
[ 来源:新京报    更新时间:2009/6/22   ]

  去年发生12起海上油污染事件

  记者:渤海的环境状况如何?

  刘心成:为保护渤海环境,北海分局负责渤海碧海计划的监督实施。涉及环渤海地区所有的地方政府、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目前为止是好的。

  但是渤海的问题积累太深,多年重开发,轻保护,问题比较严峻。

  记者:有多严峻?

  刘心成:客观上说,渤海是内海,水交换能力比较差,有专家说30年—50年才能交换一次,这些时间里又会有多少物质进入渤海?形势不容乐观。

  特别是近岸和湾底,呈现出恶化趋势,中部地区总的情况比较好。 

  记者:巡航检查主要面对中石化和中石油这些大型部级央企,作为同级别的单位,监管会不会受到影响?

  刘心成:从渤海环境质量公报上看,渤海主要污染是陆源污染,海上污染并不是主要原因。渤海巡航也已经进行了很多年,这次是成为制度,提升到了国家监管。

  这种监管首先就要抓国有企业,国企也要带头避免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记者:在监管时会不会有难度?

  刘心成:这个还没有,但是有些企业配合不够积极主动,认为我们是在找麻烦,检查前会说很忙。但不配合检查的情况,还没有。 

  记者:有发现海上溢油事件吗?

  刘心成:去年共发生了12起10吨以下的油污染事件,10吨可不得了,在海上就是一大片。如果油登陆到养殖场,整个里面的虾、贝都不能吃了。而且海上的漂油会沉降,影响这个海域的生态系统。

  记者:这些事件是在石油平台发生的吗?

  刘心成:平台发生的少。有些是石油管道直接把油运送到陆地时,管道受到非法侵害,比如,渔民海底拖网作业等等,把管道给破坏掉了;还有一些是非法盗采,前几年发生了一起重大事故,就是因为不法分子在油管上打眼儿,装上阀门,渤海水都很浅,潜水员再下去接上管子,阀门一开(盗采原油),船装满后,人再下去把阀门关掉,管子撤走。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重庆否认巴蜀中学200余尖子生享民族加分
 下一篇文章: 中钢协已为铁矿石谈判破裂做准备
顶部】【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信息
  中石油最大炼化项目事… 
  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方案… 
  外交部回应核弹头数量… 
  神十本月中旬择机发射… 
  李克强应约同欧盟委员… 
  6000家机构承诺不接受… 
  广西将正式施行艾滋病… 
  北京人力社保局:建议…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如果您需要我请点我... QQ:630654366
返回首页联系我们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服务回到顶部
皖ICP备05013160号
网络实名:燃气表网 通用网址:燃气表网
服务电话:0551-3448670 传真:0551-3448670 手机:13966768269 E-mail:gmeter@126.com
(C)版权所有:燃气表网 网址:www.gmeter.cn  www.gmeter.com.cn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