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亚:“现在我们实行的是家庭门诊帐户形式,和大病统筹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大,门诊费用报销比例低。如果门诊实行门诊统筹,补偿比例提高,对老百姓的吸引力会更大。门诊会比他交的钱要高,报的费用要多”。
聂春雷回应新农合难题
一、新农合难题之“报销封顶”
画面上的女孩叫郭飞飞,2007年夏天,一场疾病改变了她的人生,也改变了她的家庭。
安徽村民郭俊武:“专家讲这小孩子是尿毒症,我就问他,这个尿毒症严重不严重?他说这个尿毒症已经到晚期了,我当时我就吓晕了。”
医生告诉郭俊武,要挽救女儿的性命只能是找到匹配的肾源,做肾移植手术,万幸的是,通过配对检查,郭俊武自己的肾可以移植给女儿,然而,巨额的手术费却又让他犯了愁。
郭俊武:“我就问医生,做这个手术大概要好多钱?他说大概要十几二十万。”
郭飞飞:“他就讲嘛,反正亲戚借一点,农村合作医疗报一点,能减轻好多负担,他就讲换吧。”
2007年12月,父女俩在合肥进行了肾移植手术,大大小小的花费加起来有18万元。让郭俊武一家略感欣慰的是,2008年,县里新农合的筹资标准由之前的50元提高到了100元,随着筹资规模的扩大,补偿比例也由2007年的33.4%提高到了49.6%。
郭飞飞:“反正就是心情好一点吧,因为负担要轻一点。”
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飞飞一家的经济压力,然而另一方面,现行新农合制度中还有一条关于报销上限的规定,即每户农民每年最高的报销金额,不得超过五万元。而像飞飞得的这种大病,每天要吃十几种抗排异、抗病毒、护肝、养胃的药物,平均下来一个月的花费就要要八、九千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