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安徽某县级人民医院,不到早上7点,挂号窗口已经排起了长队。
而在住院部记者看到,走廊两边也放满了临时增加的床位,走廊中间的通道,勉强可以让前来护理的医护人员通过,由于空间紧张,患者家属们只能靠在病床边上照顾病人,到了夜里也根本没有可以栖身的地方。
记者:“咱们那有乡镇医院吗?”
患者家属:“乡镇有。”
记者:“那为什么不在那看呢?”
患者家属:“那边查过,没查到什么玩意,才过来查的。”
据该县卫生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的住院人次不到2万,2007年,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住院人次增加为2.7万,到2008年上升到了超过四万人次;而县里140万的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120万,可以说增长的部分基本上来自农民
另一方面,根据安徽省的新农合补偿标准规定:乡、县、县以上医院住院的“起付线”分别为100元、300元、500元,补偿比例分别为70%、65%、55%,也就是说,参合农民在基层医院看病得到的实惠更多,那么到乡镇医院看病的病人会不会更多呢?
眼前这个小医院是镇里唯一的一所卫生院,同样是早上7点,与县人民医院相比,病人却寥寥无几。
安徽某镇卫生院院长陈胜龙:“就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基本在我们这个地方,说句不好听的,叫做什么?叫做万金油,什么病都能看,比如说你来个急诊了,你不能说哪一科室的,你是内科医生也好,是外科医生,你都得上去给他治疗的。”
陈胜龙告诉记者,在乡镇医院行医,得做全科医生,但医院的医疗设备却远远满足不了诊断的需要,除了B超、心电图,医院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生化检查,因此乡镇里的村民大多都还是喜欢到县里技术条件好的大医院看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