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安徽西部贫困县的县委书记,他已经为这个名为“100万吨球墨铸造项目”提供了最后的完美安排。在霍邱,球墨项目在民间还有另个称呼:小钢厂。
7月10日霍邱县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这样一项决议:同意奖励一家名为大昌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昌)6亿人民币,并规定从“财政预算内、外资金中安排拨付”。
项目投资20多亿元,建设期18个月,建成后年产值66.7亿元、税收5.89亿元,可解决2500人就业,对于一个地处中部、2008年税收刚过7亿的霍邱县来说,这是他们认定的足以改变他们面貌的招商引资项目。
7月10日的人大决议,本是霍邱方面支持鼓舞大昌集团所做的姿态。但令权俊良没有想到的是,决议引发了外界的质疑:除了岁入7亿,却奖励6亿给一家民企这样的刺激性数字对比外,质疑还包括,政府以公权力之手奖励民企、招商引资是否存在乱象等持续的追问。
地处大别山北部、人口160万的霍邱县,到底隐藏和演绎了怎样的政商生态。
奖励真相:霍邱拿什么奖励
权俊良有话要说,但欲言又止。 “我在外面出差。”霍邱县县委书记权俊良最后婉拒了本报记者采访,但随即安排了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韩旭与本报记者见面。
在“奖励门”事发后,霍邱方面向本报独家提供了相关信息:这6个亿分为两个部分。其中4.8个亿是根据霍邱与大昌合同所约定的土地、税收优惠,“只是提前预支了”。
根据《霍邱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规定50%的税收优惠是“在企业从实现销售收入之日起”,但霍邱方面并没有在企业投产后给予优惠,而是提前支付。
一位在合肥财税系统工作的霍邱籍官员对本报表示,“一般的操作不会是这个顺序,搞反了,应该在完成税收征收后再返还。”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