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下午,这位基金会的第二创办人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他透露,宁波市癌症康复协会是这一基金会的主要筹办单位。基金会采取理事管理制度,设有1名理事长、1名秘书长、21名常任理事。基金会的日常工作、重大事件,均由理事投票决定。
然而谈及基金会的困境,庄松良却声称“不是很清楚”。据他的说法,因为经济纠纷,癌症康复协会早在2007年就被抗癌健康基金会“一脚踢开”。
据宁波市卫生局的相关人士介绍,抗癌健康基金会的确在2007年与一家策划公司签订了协议。该协议中,基金会委托策划公司“向宁波市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进行募捐活动”。协议同时规定,基金会向对方支付募集善款必要的支出,“成本应控制在45%以内”。
宁波市新甬报艺图文策划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志雍证实了本公司“拿取比例”的说法。“精确来说,是35%~45%。”他表示。
陈志雍声称,2007年9月至10月,策划公司在宁波市鄞州区、北仑区和象山县等地开展了募捐活动。仅仅两个月,就筹集了近150万元善款。其中,公司分得了60多万元,基金会则分到了70多万元。“要知道,他们那时候都要倒闭了,亏损200多万呢。”他说。
他强调,公司拿的只是“跑腿费”。自从和基金会合作后,他便停止了其他生意,“水电费,12个员工的薪水,还要上那么多税,哪里有钱赚!”他告诉记者,有一回,公司员工为了募到某企业主许诺的200元人民币,居然跑了七八趟。
记者联系了宁波市抗癌健康基金会的第一发起人林银才。这位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的“奇人”,在2006年出资420多万元创办了这家民间基金会。初始资金来自他“吃了20多个玻璃杯募集的300多万元,和卖房子的109万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